爐具網訊:5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明確,要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提高邊遠地區供電保障能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建設多能互補的分布式低碳綜合能源網絡。按照先立后破、農民可承受、發展可持續的要求,穩妥有序推進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推進散煤替代,逐步提高清潔能源在農村取暖用能中的比重。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農村能源消費也呈現出上升趨勢。農村能源消費品種仍以煤炭為主,清潔能源使用較少,因此農村成為我國能源轉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對鄉村地區清潔能源建設的關注度持續上升。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試點,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占農村能源的比重持續提升,農村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壯大,綠色低碳新模式新業態得到廣泛應用,新能源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綠色、多元的農村能源體系加快形成。
國務院在《“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表示,將“加強鄉村清潔能源建設”納入基礎設施建設范疇,要求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地區光伏、風電發展,推進農村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強化清潔供暖設施建設等,同時積極開展農業農村可再生能源替代示范。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要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規劃》也提到,要推動農村能源轉型變革,促進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和地熱能,推動形成新能源富民產業。堅持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農村冬季清潔取暖,加大電、氣、生物質鍋爐等清潔供暖方式推廣應用力度,在分散供暖的農村地區,就地取材推廣戶用生物成型燃料爐具供暖。此外,要實施鄉村減污降碳行動,探索建設“零碳村莊”等示范工程。
那么,為什么近期國家層面頻頻出手呢?
業內人士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潛力尚在農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承諾,機遇也在農村。研究發現,我國農村可再生能源資源種類和規模豐富,邊際成本較低,但利用規模較小,且多為粗放低效方式,并且帶來大量碳排放。農村地區既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也是重要的碳匯來源。農村農田和草地具有固碳增匯能力,通過提升農田草地有機質可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可讓農田從碳源變成碳匯。同時,還需優化農村能源供應結構,轉變用能方式向清潔、高效方向發展,在減少農村碳排放的同時將碳匯轉換為經濟價值。農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農村能源轉型是一個復雜的大課題,各地要結合資源稟賦選擇切合實際的發展模式,充分考慮農民利益,防范一哄而上而導致資源浪費問題。
原標題:我國穩步推進農村地區能源轉型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