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具網訊:早在2019年,相關部門就明確指出,推進清潔取暖,必須要以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這實質就是對民本立場的強調。由此可見,推進清潔取暖是一道綜合考題,考驗的是基層的治理能力,更考察其民生、民本之心。
大雪節氣已過,天氣越來越冷,河北省晉州市武邱村李翠長的家卻暖和又干凈。他抓住今年全省對氣代煤工程查漏補缺的機會,安上了燃氣壁掛爐,“用天然氣取暖,可享福哩。”
“清潔能源少排放,藍天白云開口笑。環保衛士我來當,人人參與不能少。”近日,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古城小學,趙冠迪和趙可欣帶來的自創快板《環保心藍天夢》,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2017年,邢臺市南和區東徐旺村的王彥彬在全村帶頭完成氣代煤改造。2020至2021年采暖季,他領到了960元取暖補助。一算賬,用氣取暖和燒煤花銷差不多,他直言“改對了”。
推進冬季清潔取暖,一頭連著百姓溫暖過冬,一頭連著藍天白云。“享福”“藍天白云開口笑”“人人參與不能少”“花銷差不多”……群眾的切實感受讓惠民利民的底色凸顯,照出了統籌抓好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
此前,每到冬季,中國北方尤其是農村地區,都已經習慣了燒煤取暖。由于燃燒后的煙氣沒有任何除塵、脫硫、脫硝等技術處理措施,以致污染排放增加,再疊加不利氣象條件,就會“拖累”空氣質量,藍天出現的頻率大幅減少。
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推進農村居民生活向綠色清潔轉變的重要舉措,經過6年持續推進,今年河北省氣代煤、電代煤改造和農村散煤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氣代煤、電代煤累計改造量占全國50%以上,1296.5萬戶農村居民用上了清潔能源,開創了河北農村地區的能源革命。經生態環境部門測算,河北省清潔取暖改造工程每年對京津冀大氣環境改善貢獻率達30%以上。其中,河北省2020年清潔取暖改造工程形成的減排量,使采暖季PM2.5濃度同比降低3.7微克/立方米,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河北省堅持“宜”字當頭,在平原農村地區主推氣代煤、支持電代煤,積極推進集中供熱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潔取暖方式;對暫不具備以上清潔取暖條件的山壩等邊遠地區農村,引導居民使用潔凈燃料,配套推廣高效環保爐具;為確保“居民可承受”,省政府出臺政策,對群眾清潔取暖給予補助……多項“硬核”舉措讓清潔取暖工作走深走實。
實踐證明,屋里暖和天空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清潔取暖事關家家戶戶的切身利益,要真正把民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用力治理農村散煤,積極穩妥推進“氣代煤”“電代煤”工程,讓群眾告別煙熏火燎,過上更干凈、更舒適、更方便的生活,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才能讓暖身與暖心并進,讓藍天白云開口笑。
原標題:長城評論|清潔取暖,讓藍天白云開口笑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