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卡二卡,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av一区二区,亚洲承认视频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處

專家觀點:生物質能要更新發展定位,尋找新的用武之地

中國爐具網    作者:任東明    來源:生物質能觀察    日期:2021-12-10 09:00:17    瀏覽:812
100

        爐具網訊:"未來生物質政策調整要順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著力于發揮生物質能自身優勢,力求使之在“雙碳”目標實現、推動能源轉型、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12月6日,2021(第三屆)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國際能源署生物質能中國組組長、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原主任、中國沼氣學會副理事長任東明表示。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來,我國建立了由法律法規、發展規劃和行業扶持政策措施構成的較為完整的生物質能源政策框架,特別是采取了強制收購、產品補貼、稅收優惠和費用分攤等一系列經濟激勵政策,基本涵蓋了生物質發電、沼氣、成型燃料和生物液體燃料等各個領域。

        未來生物質政策調整要順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著力于發揮生物質能自身優勢,力求使之在“雙碳”目標實現、推動能源轉型、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我國生物質能綜合政策及變化

        生物質能是我國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有很多優點。比如可再生種類較多,來源較廣,可靈活布局,特別是天然具有碳中和的特點,因此擁有其它技術所不具備獨特優勢。

        關于生物質能資源量雖然不同機構的預測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生物質能的資源量開發潛力相當巨大,生物質能在未來能源轉型中必然會發揮重要作用。

        在過去幾十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生物質能的發展。在我看來,在生物質能政策中,最有劃時代意義的應該是《可再生能源法》,以此為基礎,出臺的幾十項細則構成了可再生能源政策體系。

        隨著我國提出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實現北方清潔供暖目標,相關部門發布的文件,也把生物質能的發展列入其中。比如,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委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的通知》,把生物質能明確列為清潔能源;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和生物天然氣。

        另外,生態環境部在2020年12月30日,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明確提到光伏、風電、生物質能供熱及發電等項目均可開發出CCER(國家核證減排量),并在全國碳市場甚至世界碳市場交易。

        關于綜合政策的變化,概括的說: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來,我國建立了由法律法規、發展規劃和行業扶持政策措施構成的較為完整的生物質能源政策框架,特別是采取了強制收購、產品補貼、稅收優惠和費用分攤等一系列經濟激勵政策,基本涵蓋了生物質發電、沼氣、成型燃料和生物液體燃料等各個領域。

        此后根據形勢發展和生物質能產業方向的變化,先后提出了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指導意見、生物天然氣產業化政策、生物質供熱指導意見,而且還出臺了相關的標準,這些政策都是綜合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生物質能產業的全面發展。

        我國生物質能分類政策及變化

我國生物質能分類政策及變化

        我國沼氣產業已經走過了100年的發展歷程,據中國沼氣學會報道,我國沼氣池數量已超過4000萬戶,中小型沼氣工程11.8萬處,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約8720處,沼氣總產量大約190億m³,其中戶用沼氣年產量約160億m³,受益人口超過2億人。在我們國家,沼氣是發展歷史悠久、規模巨大的一個產業,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國對沼氣的支持主要體現在沼氣推廣應用階段對沼氣給予的資金支持。據統計,從2001年國債發行之后,從每年支持10億,到支持40億,最高到60億,2001年之后初步統計總計支持了約480億。

        對于戶用沼氣,我國也有專用資金的支持,例如“十一五”期間支持力度在30億元/年。為擴大內需,沼氣專項資金后來增加到每年60億元,其中安排了大中型養殖場沼氣工程資金,在2009年就投入了約17.6億元。此外有些省份還在中央資金支持的基礎上另行設置了地方專項資金。

        關于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根據2021年9月發布的《3060零碳生物質能發展潛力藍皮書》:目前我國建成大型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7700余處,年產氣能力達13.7億立方米,供氣能力達到47.8多萬戶。其中,規模化生物天然氣數量超過20個,年產量超過3億立方米。

        我國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就把生物天然氣發展列為了支持重點。在“十三五”規劃中,更是生物天然氣放在首位,并在“十三五”規劃中給出了明確的生物天然氣的發展思路。

        2019年12月4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出臺《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這個意見中首次明確了生物天然氣的概念。另外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實現穩步發展,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200億m³,占國內天然氣產量一定比重。此外提出了包括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建立體系,循環發展;技術進步,創新驅動;市場導向,政策扶持在內的四個基本原則。

        在我們國家,雖然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比不上風電太陽能,但3000萬的累計裝機規模已經位列全球首位。其中有一大部分除了農林生物質發電之外,垃圾焚燒發電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還有一部分是沼氣發電。

        在我國公布《可再生能源法》之前,生物質能發電基本沒有國家電價政策和其他經濟激勵政策的特殊支持。在《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后,2006年1月,我國就發布了生物質發電項目上網補貼標準: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加補貼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25元。2010年7月,發布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直燃能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75元。2012年3月,發布垃圾焚燒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65元。生物質能發電項目采取固定補貼政策,有利于開發商對項目投資收益進行測算。政策實施效果明顯,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顯著提高。

        2020年1月20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號))明確提出,納入補貼目錄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按合理利用小時數核定中央財政補貼額度。到了9月29日,又繼續下發《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號),其中提出,農林生物質能發電全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為82500小時,獲得補貼的最高年限為15年。

        可以說這個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我國補貼將逐步退出,將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真正的讓市場來配置資源。

        關于生物質燃料,2019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已形成455萬噸/年的產能,產量約280萬噸;生物柴油產能超過200萬噸,但產量只50萬噸;成型燃料產量實際產量不到2000萬噸。和生物質發電產業相比,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和成型燃料產業的發展速度不是特別快,也不是特別的理想。《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曾提出,生物質液體燃料總量將達600萬噸,其中燃料乙醇400萬噸,生物柴油200萬噸,但由于種種原因目標并沒有達成。

        在產業政策方面,從2000年開始,我國就啟動了生物乙醇生產應用試點。2002年有5個城市試點推動車用乙醇汽油。2004年擴大試點,擴大到27個地市,確立了“先行試點、政策扶持、封閉運行”的政策。到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到2019年底已有15個省(區市)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

        在財稅激勵政策方面,2002年開始,對燃料乙醇行業給予原料、稅收、補貼等多項優惠政策,包括對四家定點企業免征5%的消費稅,對生產燃料乙醇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調配原料并實行補貼等。

        我國也印發了《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方案》和《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工作實施細則》,對于變性燃料乙醇結算價格也有相關的規定,頒布了相關的標準,比如《柴油機燃料調和用生物柴油(BD100)》和《生物柴油調和燃料(B5)》,都是針對生物質燃料的政策。

        與成型燃料相關的政策,在2008年頒布了《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獎勵力度約150元/噸,每年大約有10億元的資金量。

        另外對于生物質能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原料基地也有補貼,林業原料基地補助標準為200元/畝,基地補助標準原則上核定為180元/畝。

        我國針對不同的生物質能分別出臺了各類的發展政策,隨著產業發展的具體變化,政策也處于在不斷調整之中。在政策的支持下,生物質能各種產業也得到了發展和進步。

        我國生物質能政策展望

        下一步,生物質能政策一定要與國家新形勢相適應。例如,雙碳目標實現、共同富裕、扶持中小企業、擴大就業、鄉村振興等;再者,也要與新階段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趨勢適應;另外,還要考慮發揮生物質能的自身優勢。

        首先是“雙碳”目標,我國已有具體行動。2021年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提出了要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在相關文件中也明確表示,生物質能供熱及發電等項目均可開發出CCER,并在全國碳市場參加交易,甚至可以進入世界碳市場。
        我國對于生物質能發展本身的污染問題也開始重視起來。已規定對于污染比較嚴重且不符合標準、國家檢查不合格的的農林生物質能項目,需要退出國家補貼的目錄,這是對環保提高要求的一個具體舉措。

        其次,未來生物質能政策調整一定要關注平價時代市場競爭,從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征求意見稿關于電價的政策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風電和光伏發電電價均不高于當地煤炭基準電價。這對處于高電價水平的生物質能發電行業也形成了壓力。

        再者,未來的政策支持方向一定是要讓生物質能發揮自身優勢,重新進行定位。生物質能有各種優勢,比如可轉換為多種形式能源形式:供電、供熱、供氣、液體燃料、固體顆粒燃料等。另外就是資源種類比較多,分分布廣泛,而且項目可靈活布局,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就是生物質能天然具有“碳中和”的一個特性。所以,未來要更新發展定位,尋找新的用武之地。一是改變完全以發電為核心的傳統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多元發展,致力于提高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二是改變主要服務于城鎮的傳統發展思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甚至要改變以供能為目的的傳統發展思路,服務于綠色發展大局,比如生態環境改善、氣候變化、碳中和等。

        另外,未來發展也要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總體形勢相適應。因為現在生物質能發電成本比較高,與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相比不占有優勢。所以未來一定要多元化發展,甚至差異化發展,除了發電之外,還要發展供熱、液體燃料、固體顆粒燃料等,要多方面布局。比如在風電、太陽能豐富的地區布局生物質發電提供調峰電源。在煤電較多的地區可以布局生物質發電替代煤電提供基荷。

        還有就是要關注農村能源問題,未來生物質能的政策支持一定會助力于鄉村振興,一定要結合北方地區大氣污染治理行動,進一步拓展生物質清潔供暖市場;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拓展生物質能的應用;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農村地區發展現代生物質供熱、供氣;結合零碳鄉村建設,提升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

        展望未來,一定要將順應新形勢發展要求,著力于發揮生物質能自身優勢作為生物質能政策調整方向,力求使之在“雙碳”目標實現、推動能源轉型、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原標題:【專家觀點】任東明:生物質能要更新發展定位,尋找新的用武之地

100
版權保護聲明:爐具網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聯系。

最新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贤区| 乌拉特后旗| 玉树县| 兴隆县| 通州区| 杭锦后旗| 长顺县| 图们市| 宿迁市| 夏津县| 桦川县| 新乐市| 龙门县| 和静县| 鄂温| 屏山县| 盘锦市| 乌拉特中旗| 紫云| 满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甘洛县| 白山市| 西和县| 壤塘县| 筠连县| 汉沽区| 朝阳区| 武陟县| 万盛区| 吴堡县| 高安市| 衡水市| 延寿县| 楚雄市| 常宁市| 泗水县| 丰镇市| 桃园市| 竹山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