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具網訊:山東省陽信縣地處世界公認“黃金種養區”,每年產生大量樹枝、秸稈、牛糞等生物質,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展生物質取暖。近年來,陽信縣積極開展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試點,探索出了一條低碳環保、生態循環、集約惠民的清潔取暖道路,連續兩年(2019-2020年)入選國家能源局《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典型案例匯編》,并被授予中國北方農村清潔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
一、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經驗做法——“112345”模式
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采用“112345”模式,即一個規劃,一套專班,兩個體系,三種模式,四大保障,五大效益。截至2021年,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累計覆蓋9.56萬戶,全縣95%以上的農戶不燒煤取暖,實現了生態環保和民生保障的共贏。
堅持1個規劃
在對陽信縣現有再生資源稟賦情況進行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編制了《陽信縣冬季生物質清潔取暖規劃(2018-2022)》。
用好1套專班
陽信縣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的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全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專班,全面負責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工作。
圍繞2個體系
生物質清潔取暖的關鍵是生物質適配爐具和生物質燃料。陽信縣抓好生物質適配爐具采購體系和生物質燃料供應體系,確保生物質清潔取暖效果。
生物質適配爐具采購體系: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專班聘請第三方機構和專家團隊,對生物質專用爐具進行檢測、篩選審查,根據其結果確定供應商推薦名錄。各鄉鎮(街道)依據推薦名錄,結合群眾意愿,通過公共交易中心與爐具企業完善招投標手續,保證整個過程公開、公平、公正。
生物質燃料供應體系:陽信縣制定并完善了生物質燃料供應保障應急預案,同時成立應急工作指揮部,下設燃料保障小組、重污染防范組等共計8個燃料供應保障工作小組,確保燃料及時送到千家萬戶。此外,陽信縣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按照規范標準,加強對縣域內生產和銷售企業監管。
探索實施3種模式
陽信縣根據區域內各地區情況,因地制宜開展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共實施三種取暖模式。
生物質燃料+專用爐具分散式取暖:在基礎條件偏差的村莊采用。
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暖:陽信縣充分利用金緣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熱電余熱供應周邊14個村共2713戶。
生物質燃料+鍋爐機組分布式取暖:在學校、醫院、敬老院等公共場所及部分有條件的村莊推廣。
4個運行保障
專家技術保障:多位專家曾先后到陽信縣指導工作、考察調研。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也組織專家對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實時跟蹤、持續跟進,并對生物質爐具(鍋爐)、生物質燃料和收儲運體系打造等工作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四級服務保障:陽信縣建立“縣、鄉、辦事處和村”四級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制定了統一的生物質燃料和爐具服務管理辦法,構建起“縣級抓總,以鄉鎮為主,辦事處和村莊盡責落實”的四級聯動機制。
燃料質量保障:陽信縣確定縣城投集團利民公司作為全縣生物質燃料供應商,制定了生物質燃料回溯體系,做到燃料標準、規格、材料、價格、服務(包裝)統一,最大程度保證質量和安全。
安全應急保障:陽信縣構建全縣清潔取暖安全保障隊伍,切實為群眾清潔安全取暖提供保障。
初步實現5大效益
政治效益: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廣受群眾歡迎,取得極大反響。此外該工作還助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并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
經濟效益:按照當前補貼政策,生物質清潔取暖較煤改氣、煤改電,改造成本分別降低38%、3.2%,使用成本分別降低52%、51%。此外,生物質產業市場廣闊,陽信縣每年可生產顆粒燃料100萬噸,產值達12億元。
生態效益:生物質取暖工作的大氣污染物減排效果明顯。2017-2019年,陽信縣空氣質量大幅改善,PM2.5濃度從2017年的70μg/m³下降至2020年的55μg/m³,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在山東省縣(市)區位列第四。
社會效益: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加強資源利用,為群眾增收,并有力推動農村能源革命進程。
產業效益: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為陽信縣相關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建鏈”,還推動構建生態綠色循環農村能源產業體系。
二、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展望
下一步,陽信縣將以生物質清潔取暖長效性以及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重點圍繞市場化運作、多能源利用、運行體系建設等方面,探索建立農村“凈零碳”綠色發展示范模式,為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貢獻陽信智慧。
(傅志鵬,山東省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專班主任、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原標題:專家觀點 | 傅志鵬:加大可再生資源綜合推廣示范應用,打造農村生物質清潔取暖“陽信模式”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