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具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吳險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對一些山區和不具備清潔取暖改造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燒清潔煤、秸稈以及其他的生物質燃料來取暖。
據介紹,2016年以來,環境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因地制宜,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有效推進清潔取暖改造。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完成了2500萬戶左右的清潔取暖改造,今年還將完成348萬戶左右,經過幾年的努力,大概有2800多萬戶的農村居民告別了長期以來煙熏火燎的時代,農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與此同時,清潔取暖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也起了很積極的作用。
“根據我們測算,清潔取暖對空氣質量改善貢獻比例在3成左右,所以說這項工作的推進取得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吳險峰說,今年能源保供面臨新的形勢,要確保老百姓人民群眾溫暖過冬,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明確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樣來推動清潔取暖改造工作繼續前進,同時又能保證讓老百姓不挨凍,是生態環境部考慮的頭等大事。
吳險峰表示,要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今年新改造還沒有通氣、通電的,已經改造完成還沒有經過一個完整取暖季運行檢驗的,堅決不允許拆除原來的供暖設施,原來燒煤就燒煤,不允許拆除。對清潔取暖改造地區,使用潔凈煤取暖兜底進行保障,采用“雙保險”模式來進行兜底保障,確保溫暖過冬。對一些山區和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燒清潔煤、秸稈以及其他的生物質燃料來取暖。
“在保證老百姓用得上的基礎上,還要保證用得起、用得好”。吳險峰說,在今年能源保供新形勢下,首先是要保民生,要確保清潔取暖改造已經改完的用戶能源都得到保障。在價格上,也會采取措施,保證居民“煤改氣”天然氣價格基本穩定,不會隨著市場價格起伏產生大的波動。另外,要保證補貼的到位,2021年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里面已經專門安排了清潔取暖運行補貼,已經全部發放到了地方;明年的運行補貼生態環境部也和財政部一起在測算,很快也會發下去。同時,也要求地方制定一些差異化的補貼政策,重點向農村低收入群體、特困人員傾斜,中央財政的補貼作為一部分,地方各級財政還要制定補貼政策,要體現精準,確保特困人員和困難群眾能夠用得起。
吳險峰介紹,從10月16號開始,生態環境部派了監督幫扶組下到一線,重點任務就是對今年清潔取暖改造情況進行摸底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地方,及時解決,保證群眾溫暖過冬。對于防治散煤復燒還延續往年一貫做法,今年秋冬季方案里專門進行了部署,對全面改造完的地區,生態環境部要求地方依法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采用煤炭取暖的地區還要加強對煤炭質量的管理。通過這幾項措施來保證推動既要清潔取暖,更要溫暖過冬。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不具備清潔取暖改造地區可以通過燒秸稈等方式取暖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