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農業農村廳、遼寧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23年中央財政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遼寧省2023年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項目實施方案指出,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23〕13號)要求,2023年遼寧省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20個。實施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重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應不低于90%(或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縣為單元建設秸稈資源臺賬,全省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80個。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重點縣給與補助,補助資金由各重點縣根據秸稈綜合利用任務自主統籌安排,用于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重點領域和收儲運服務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重點縣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提升耕地質量為任務,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縣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建設內容、實施條件、補助對象、補助標準、保障機制、資金管理和驗收標準等,因地制宜確定補助方式,做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遼寧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23年中央財政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遼農財〔2023〕150號
各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沈撫示范區相關部門,省農業科學院,省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中心,沈陽農業大學,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廳直屬單位:
按照《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關于做好2023年糧油生產保障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23〕4號)要求,為做好全省2023年中央財政糧油生產保障、耕地建設與利用、農業產業發展、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農業防災減災和水利救災等轉移支付資金項目實施工作,確保政策有效落實,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制定了2023年中央財政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項目實施方案,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總體思路。中央財政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項目實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各級項目實施主體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壓實責任,圍繞《遼寧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和《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任務目標,立足地區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強化政策引導、改革完善實施方式,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項目實施水平,推動全省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新進展。
二、細化實施方案。市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和資金管理辦法規定,結合地區實際,進一步細化實施條件、補助對象、補助標準、實施要求和監管措施等要點,抓緊編制市級實施方案。要結合政策和項目實施要求,因地制宜選擇適應不同主體、更加科學有效的支持方式,并注重更好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各市要在編制實施方案過程中,加強部門間溝通,及時請示上級主管部門,做好政策統籌銜接,避免在支持內容和對象等方面出現交叉重復,確保項目實施方案切實可行,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三、強化信息調度。市縣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強化項目實施和資金執行定期調度督導機制,及時掌握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重大事項要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妥善處理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指定專人做好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填報工作,及時上傳各專項實施方案等項目相關材料,定期更新項目實施和資金執行信息。于12月25日前,向省農業農村廳報送項目實施總結和有關基礎數據。要確保各項數據真實、完整、準確,有關數據材料報送情況納入相關資金的績效評價范圍。
四、加強政策公開。市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及時向社會發布中央財政支農政策和項目實施方案,督促指導基層農業農村、財政部門按規定程序做好補助對象、資金安排等信息公開公示工作,廣泛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多種渠道方式宣傳解讀政策,使廣大農民群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基層干部準確理解掌握政策內容,積極營造有利于項目落實的良好氛圍。
五、嚴格監督管理。各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嚴格按照中央財政下達的各項目支出方向預算資金額度執行,不得跨轉移支付項目整合資金,不得超出任務范圍安排資金,不得將中央財政資金直接切塊用于省級及以下地方性政策任務。對違反規定統籌中央財政資金、超出任務范圍安排資金等情況,一經發現,將結合有關考核情況予以通報,并在安排下年度資金時予以扣減。同時嚴格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的部署,強化責任落實,加強轉移支付項目全鏈條監管,組織全面梳理排查各項資金分配使用環節中的風險點,嚴禁以撥代支,嚴禁擠占挪用、虛報冒領。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
遼寧省財政廳
2023年6月30日
附件5
遼寧省2023年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項目實施方案
中央財政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主要用于農業生態保護、農業資源養護利用等方面工作。
一、推進地膜科學使用回收
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22〕3號)要求,2023年繼續在我省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在省內14個市主要用膜地區試點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80萬畝,項目區地膜回收率達到83%,到“十四五”末期,力爭推動全省地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全省農田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2023年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應用標準為中央財政補貼30元/畝。采取“一年支持、兩年鞏固、三年建機制”的方式,試點地區同一地塊原則上連續支持不超過2年,補貼形式可采用直接補助、間接補助、以舊換新或適宜本區域特點的補貼方式等,在逐步培育形成以市場調節為主的運行模式后,支持政策將分年分地區逐步退出。
二、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23〕13號)要求,2023年我省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20個。實施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重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應不低于90%(或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縣為單元建設秸稈資源臺賬,全省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80個。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重點縣給與補助,補助資金由各重點縣根據秸稈綜合利用任務自主統籌安排,用于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重點領域和收儲運服務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重點縣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提升耕地質量為任務,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縣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建設內容、實施條件、補助對象、補助標準、保障機制、資金管理和驗收標準等,因地制宜確定補助方式,做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
三、草原禁牧補助與草畜平衡獎勵
在阜新市、朝陽市全域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重點支持飼草料加工貯制企業和牛、羊、驢、鹿等草食家畜養殖場提檔升級。項目市按照“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原則,按照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予以補貼,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為鼓勵大項目建設,凡本年度固投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給予補貼300萬元。一是提升飼草料供應水平。支持飼草料收獲、加工、貯存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提高飼草料供應水平。二是升級養殖設施。支持新建或改擴建標準化畜禽舍及附屬設施、運動場及附屬設施等,擴大草食家畜飼養規模。三是改善生產條件。支持購置自動給水給料設備、溫度與環境控制設備等,提高養殖場生產管理水平。四是加強智能化建設。支持發展智慧養殖,購置智能化生產管理設備等,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阜新市、朝陽市要結合本市實際細化出臺本地區的項目實施方案,嚴格按照《遼寧省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要求,做到“五個強化”,即強化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強化基礎工作、強化監管服務、強化政策宣傳。切實做好成立領導小組、建全部門間協調機制、做好資金發放與監管、錄入草原補獎信息系統、加強政策宣傳、開展指導與服務、做好績效管理等相關工作。
四、漁業資源保護漁業增殖放流
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06〕9號)、《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漁發〔2022〕1號)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有效增強漁業水域生物多樣性,以質量和數量并重、效果和規模兼顧為基本原則,不斷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一是在沿海地區放流褐牙鲆625萬尾,逐步恢復褐牙鲆種群資源,促進漁民增收。二是在各市重要淡水流域和水庫放流鰱鳙2100萬尾,實現生物凈水,恢復生態環境。三是在丹東、本溪地區放流細鱗鮭5.3萬尾,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加強生物多樣性。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