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卡二卡,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av一区二区,亚洲承认视频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處

青海省海東市節能減排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中國爐具網    作者:管理員    來源:海東市人民政府    日期:2023-06-12 10:04:08    瀏覽:1721
100

       近日,青海省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東市節能減排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明確,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加強農村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示范,推廣適宜偏遠地區鄉村、經濟實用的太陽能和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有序推進農村清潔供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重點推進飼料化、肥料化利用,培育秸稈燃料化利用。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提高規模養殖環節糞污資源化利用率。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清潔取暖、海綿城市建設等,加快工業余熱、可再生能源等在城鎮供熱中的應用,推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節水改造。

       開展燃煤鍋爐能效與排放測試,充分挖掘現有設備供熱潛力,推進存量燃煤采暖鍋爐清潔化和節煤降耗改造。新建燃氣鍋爐全部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積極推進重點管控區域內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實施城鎮建成區區域清潔取暖散煤清零工程,實現散煤基本清零。加大城鄉結合部等區域散煤整治,逐步擴大實施農村地區燃煤替代,積極申報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和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49.9%。

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
東政辦〔2023〕35號
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東市節能減排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海東市節能減排工作方案(2023—202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2023年5月15日

海東市節能減排工作方案(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節能減排相關工作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青海省“十四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要求,確保全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實現節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結合市情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嚴格執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強化節能減排政策執行,推動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2.5%,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達到950噸、35噸、760噸、250噸。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顯著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1. 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貫徹落實《青海省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實施方案(2021—2025年)》,實施重點行業節能技術改造。推進水泥熟料、鐵合金、電解鋁等重點領域能效對標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提高能效水平。鼓勵電解鋁企業通過電解槽綜合能源優化、建立企業能源系統優化控制中心等措施實施技術改造。加強數據中心用能管理,持續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運維和節能改造。指導并支持重點行業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推廣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污染減量化、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新工藝、新技術。逐步推進鐵合金、水泥行業企業節能環保技術改造,開展涉氣產業集群排查及分類治理,推進企業升級改造和廠區環境綜合整治。“十四五”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控制在省定指標內。(市工業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均為責任單位,以下不再單列)

       2. 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加快海東工業園區“千億重大園區”建設力度,合理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推動青海零碳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開工建設紅獅硅基新材料項目、阿特斯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著力推進節能環保園區建設。全面加強節水管理,扎實創建節水型園區。健全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對進水濃度異常的污水處理廠開展片區管網化整治,鼓勵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進供熱、供電、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園區一般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轉運能力,推動園區危險廢物自行利用處置能力和運行管理水平提升,支持大型企業集團內部共享危險廢物集中貯存、預處理和處置設施。到2025年,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園區節能環保水平顯著提升。(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強化城鎮發展的自然環境硬約束,建立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機制,統籌推動海綿城市、韌性城市、低碳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持續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綠色建造,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鼓勵有條件地區執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筑節能標準。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清潔取暖、海綿城市建設等,加快工業余熱、可再生能源等在城鎮供熱中的應用,推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節水改造。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開展公共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監測和能耗限額管理。加快推進“無廢城鎮”建設,實施城市固廢存量清零行動。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到100%,城鎮新建居住建筑全部執行75%及以上節能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全部執行72%以上節能標準。全市城市燃氣普及率及縣城燃氣普及率達到省級考核標準。(市住房建設局、市水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 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有序推進道路運輸場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智能交通體系,持續提高新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城市物流配送、汽車租賃、郵政快遞等領域的使用比例,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及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實現電動化、新能源化和清潔化。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推動不同運輸方式合理分工、有效銜接,探索創建符合我市實際的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鼓勵企業積極申報和實施示范項目,推動運輸組織模式創新。加快綠色倉儲建設,提升郵政快遞綠色物流水平,發展綠色低碳物流運行體系,推進物流行業節能減排、污染防治和節約集約利用資源。鼓勵建設綠色物流園區,積極引導電商企業、郵政快遞企業推廣綠色快遞包裝,鼓勵優先使用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產品,推進郵件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到2025年,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城市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占比達100%,新增和更新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公交車、出租車比例達到50%。(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聯社、市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 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加強農村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示范,推廣適宜偏遠地區鄉村、經濟實用的太陽能和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有序推進農村清潔供暖。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堅持“有機肥+N”模式替代化肥減量。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加快開展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重點推進飼料化、肥料化利用,培育秸稈燃料化利用。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提高規模養殖環節糞污資源化利用率。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 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公共機構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照明、電梯等綜合型用能系統和設施設備節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選擇智能高效燈具,力爭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達到100%。加大充電設施配建力度,建設密度滿足新能源汽車通行需求。推動公共機構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鼓勵單位內部充電基礎設施向社會開放。持續推進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推行綠色辦公,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積極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和能效“領跑者”遴選活動,重點推進教科文衛體系統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工作,實現“縣縣有示范”目標。到2025年底前,市本級黨政機關全部建成節約型機關,力爭80%以上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達到創建要求。(市市直機關事務局、市住房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體旅游廣電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 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深化固定源、移動源、面源治理,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治,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聯防聯控,推動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有效遏制臭氧污染。強化施工工地、渣土運輸和城區裸露地揚塵管控,推進排放不達標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化改造。加強鐵合金等行業煙氣無組織排放治理,深化工業爐窯綜合整治,對重點行業企業逐步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著力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全面推進流域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開展排污口專項整治,強化面源污染防治,實施深度節水控水,加大尾礦庫污染治理力度。持續開展湟水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組織實施重要河段和重點支流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工程。開展排污口清理排查、縣級以上黑臭水體排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到2025年,黃河干流出省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及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斷面Ⅲ類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基本消除城鎮黑臭水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住房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立足構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工業余熱、清潔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熱,鼓勵工業爐窯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實施集中供熱。加大對商品煤質量監督抽查力度,督促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促進商品煤質量提升。開展燃煤鍋爐能效與排放測試,充分挖掘現有設備供熱潛力,推進存量燃煤采暖鍋爐清潔化和節煤降耗改造。新建燃氣鍋爐全部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積極推進重點管控區域內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實施城鎮建成區區域清潔取暖散煤清零工程,實現散煤基本清零。加大城鄉結合部等區域散煤整治,逐步擴大實施農村地區燃煤替代,積極申報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和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49.9%。(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住房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 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建立以制藥、噴涂、包裝印刷、油品儲運銷等為主的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動態監管體系,加快重點行業企業VOCs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并實施統一監管。實施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工程及深度治理,全面提升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對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收集、治理設施運行以及含揮發性有機物物料存儲、轉移和輸送等環節進行全鏈條、全過程監管。開展餐飲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綜合治理。到2025年,完成全市“十四五”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程減排量250噸。(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 環境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構建集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處理、固體廢物處置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等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深化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加快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和易地搬遷安置區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和改造,構建覆蓋全面、合理高效的污水處理新格局。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轉運體系,高標準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提升現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規范化建設及運營水平,推進存量清零行動,有效降低固體廢物長期貯存風險。加強固體廢物轉運管理,實施固體廢物規范化貯存和轉運,防止二次污染。加快推進各類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減輕固體廢物消納壓力;加強白色污染治理,逐步推行“全域禁塑”。開展涉危涉重企業風險分級管控、應急預案修編及備案、規范危險廢物處置項目環境準入。強化醫療垃圾管理能力,加強醫療廢物分類及源頭管理,醫療垃圾統一收集、集中處置工作。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探究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試點。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省級考核標準,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省級考核標準,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市住房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城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節能減排制度體系

       11. 全面執行能耗雙控政策。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有關政策,用活用好“十四五”時期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及能耗強度考核的新政策,強化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管理,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積極爭取“四地”建設重大項目國家能耗單列支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青海零碳產業園區建設。開展重點用能單位深度節能診斷,加強節能形勢分析預警。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探索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工作機制。(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 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作為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結構優化調整、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動實施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城鄉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清潔能源替代等重點減排工程,形成有效減排潛力,以具體項目促進各項指標任務按計劃完成。嚴格落實總量減排考核“地區報告、省級自查、國家審查”考核制度,強化總量減排監督管理,加強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制度銜接,提升總量減排核算信息化水平。(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全面落實國家關于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以下簡稱“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的有關要求,加強“兩高一低”項目全過程監管。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對不符合產業規劃、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劃要求,不滿足節能審查、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碳排放達峰目標、“三線一單”、相關規劃環評和相應行業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環評文件審批要求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依法不予審批。強化規劃約束作用,以水泥熟料、鐵合金、電解鋁等行業為重點,建立在建、擬建和存量“兩高一低”項目管理臺帳,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實施“兩高一低”項目能效認定,制定企業能效清單,按照能效先進、落后、一般進行分類管理,并向社會公開。加快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對未按規定時間節點完成改造升級的或者改造后能效水平依然達不到相關要求的,可由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綜合發揮能耗、排放等約束性指標作用,嚴格執行有關標準、政策,加強監督檢查,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指導和督促金融機構認真落實監管要求,完善“兩高一低”項目融資政策,優化資金投向、調整信貸結構,對不符合國家要求的“兩高一低”項目不予貸款。(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金融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 科學有序實行用能預算管理。建立市級用能預算管理工作機制,壓實主體責任,結合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調控工作推進,對用能預算管理實施動態調整。嚴格落實“先預算、后用能,無預算、禁用能”,嚴禁無預算或超預算用能。結合經濟增長預期及產業結構,編制地區強度目標平衡預算,明確主要產業和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標。督促電解鋁、鐵合金、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存量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力爭企業能效水平全部達到行業基準水平,30%的企業達到標桿水平。合理控制新建項目能耗強度,嚴格節能審查,把好源頭關。新建高耗能項目在符合技術裝備水平先進、單位產品能耗限額達到國內先進的前提下,須同步考慮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情況,原則上須低于“十四五”規劃期末規上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對擬建單位增加值能耗優于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控制水平的非“兩高”項目,統籌配置能耗指標,積極保障用能需求;新建工業項目需同時滿足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產品能耗、主要用能設備的“三同時”要求。(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市工業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 逐步落實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措施。探索實施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開展空氣質量達標與碳排放達峰“雙達”試點示范。推進黃河及湟水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工程,提升各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固碳能力。根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統一部署,落實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實施碳排放權、綠色電力證書、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落實國家碳金融、氣候風險保險等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完善低碳產品政府采購、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產品“碳標簽”認證等相關制度,重點用能單位應做好參與碳市場交易相關準備工作。大力推行碳匯指標開發試點,支持碳匯交易平臺建設,將互助碳匯交易平臺打造為我省首家碳匯指標交易二級市場,建立中科院院士工作站暨零碳創新服務中心,穩妥推進平安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建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節能減排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立足全市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堅持系統觀念,明確目標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各項任務。各縣區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節能減排工作負總責,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要把節能減排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要科學考核,防止簡單層層分解。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做好職責范圍內節能減排監督管理工作,認真履行職責分工,切實加強協調配合,加強對下級部門業務指導,全力做好節能減排各項工作。

       2. 強化監督考核。開展各縣區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工作,強化結果運用,有針對性地對各縣區節能減排工作開展督促指導。嚴格能耗雙控考核制度,科學運用考核結果,建立有效激勵約束機制。繼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把總量減排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壓實主體責任,深化成效考核,注重結果運用,將其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3. 開展全民行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綠色消費,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營造綠色低碳社會風尚。加大綠色低碳產品推廣力度,支持先進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推廣。開展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等主題活動,加大宣傳力度,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培育綠色轉型文化氛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開展節能減排自愿承諾,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公眾自覺履行節能減排責任。

抄送:市委辦,市人大辦,市政協辦,市供銷聯社,市郵政管理局。

海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5月19日印發

100
版權保護聲明:爐具網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聯系。

最新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比如县| 旬邑县| 红安县| 垫江县| 鲁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抚顺市| 上虞市| 福建省| 石渠县| 达孜县| 鹰潭市| 临颍县| 垣曲县| 武汉市| 平陆县| 河东区| 长治市| 奈曼旗| 星座| 名山县| 乌兰察布市| 闻喜县| 呼图壁县| 吕梁市| 南丹县| 铁岭县| 二连浩特市| 疏附县| 吴川市| 卓尼县| 剑河县| 丰台区| 鹿邑县| 息烽县| 时尚| 安化县| 永定县| 文昌市|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