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統計局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指出,推動生物質能供熱發展。鼓勵建設生物質熱電聯產與既有集中供熱管網耦合供熱系統。推動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支持既有及新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周邊區域建筑供熱,提高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經濟價值。立足本市生物質資源稟賦,在充分滿足生態環境要求的前提下,在生態涵養區利用農村地區生物質資源,穩妥有序采用低污染、高能效的生物質能供熱技術,依法建設農林生物質供熱項目。
推進城鎮集中式空氣源熱泵供熱。在不具備淺層地源熱泵、再生水(污水)源熱泵等新能源供熱系統建設條件的城鎮建筑,通過論證后,可在供熱需求相對集中的區域,建設單機裝機容量大(不低于300kW)、設備能效高(COP不低于2.5)、噪音低、可變頻的集中式空氣源熱泵供熱系統。積極發展高效戶用雙回路熱泵換氣熱回收技術,并與空調系統集成。推動空氣源熱泵系統采用低碳綠色的冷媒介質和水循環系統。鼓勵空氣源熱泵與地埋管地源熱泵、再生水(污水)源熱泵、中深層地熱等新能源供熱方式耦合利用,提高供熱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居住建筑新能源供熱比例。提高新能源供熱在增量居住建筑供暖中的應用比例,在住宅、公寓等供熱需求集中的場景,因地制宜優先考慮采用再生水(污水)源熱泵、中深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供熱系統滿足建筑供暖基礎負荷。探索在集中住宅區引入“冷熱同供”模式,建設地埋管地源熱泵、再生水(污水)源熱泵供熱(制冷)等新能源系統。在通州區西集、漷縣及大興區東部等地區,試點利用中深層地熱耦合替代既有居住建筑燃氣鍋爐供暖。
促進新能源供熱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新能源在農業農村供熱領域的應用,鼓勵設施農業、養殖基地和民宅民宿等采用新能源供熱。因地制宜推動延慶、密云、懷柔、房山、門頭溝等農村地區的新能源清潔供熱替代。第16屆暖博會將于2024年4月17-19日在河北廊坊舉辦。集中展覽展示鍋爐、熱泵、生物質+多能互補清潔取暖系統等農村清潔取暖多能互補、生物質供熱產業鏈、鍋爐與蒸汽發生器三大領域的技術產品、應用案例、解決方案等。
到2025年,北京市新能源供熱領域制度不斷完善、管理更加規范、規模穩步提升,力爭全市新能源供熱面積累計達到1.45億平方米,新能源供熱面積占全市供熱面積比重達到10%以上。到2030年,新能源供熱市場趨于成熟,新能源供熱產業發展穩定、供熱規模持續擴大,力爭新能源供熱面積占全市供熱面積比重達到15%以上。推動新能源供熱與綠色建筑、新基建、鄉村振興、產業園區升級等深度融合,不斷拓展新能源發展新領域、新場景。逐步構建以新能源供熱為主,城市供熱大網、燃氣鍋爐房等常規能源輔助,多種能源高效耦合的供熱系統,保障安全可靠運行。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